2025 年上半年,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持续增长的同时,呈现出复杂且微妙的变化态势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今年 1-6 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 1500 万辆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696.8 万辆和 693.7 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 41.4% 和 40.3%,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4.3%。
然而,在整体繁荣的表象下,不同技术路线的市场表现已出现显著分化:纯电动(BEV)车型增速反超插混(PHEV),增程式(EREV)市场则面临结构性挑战。与此同时,消费者决策逻辑正从"政策驱动"转向"价值敏感",智能化、实用性与成本控制成为核心考量。
动力路线分化,纯电反超 混动承压
曾几何时,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狂飙,各车型齐头并进,增长曲线陡峭上扬。但如今,部分车型已率先感受到增速放缓的压力。
上半年,纯电动汽车累计销售 441.5 万辆,同比增长 46.2%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此前的 2023 和 2024 年,该细分市场的增速分别是 24.9% 和 15.5%。在技术层面,电池技术的不断革新为 BEV 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。磷酸铁锂(LFP)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和安全性的提升,装机份额持续扩大,上半年达到 81.4%,碾压三元锂电。同时,续航里程的显著提升也让消费者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。
如今,主流 BEV 车型大多采用 400V 电气架构,配合 65-85kWh 的电池包,续航能力普遍在 450-550 公里之间,部分高端车型续航甚至突破 700 公里。此外,充电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也为 BEV 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公共充电桩数量不断增加,快充技术持续升级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充电焦虑,推动了 BEV 市场的稳健增长。
中汽协数据显示,今年 1 至 6 月,中国车市插混车型累计销售 252.1 万辆,同比增长 31.1%。而插混车型在 2021 年至 2024 年的增速分别为 140%、151.6%、84.7% 和 84.5%。相比较而言,插混车型的增速明显放缓。
在国内,比亚迪在 PHEV 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多款车型销量名列前茅。如比亚迪秦 L DM-i 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,兼顾性能与节能,精准覆盖了家庭用户的需求,成为最畅销的插混车型。标普全球汽车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副总监林怀滨表示,2025 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份额会低于 2024 年水平,未来两三年时间,其增速会逐渐放缓。到今年 6 月份,整个 PHEV 行业的库存约 104 万辆,头部企业已开始进入深度去库存阶段。
行业普遍预期,2026 年后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将续航 80-100 公里以下的低续航 PHEV 排除在优惠范围外,这无疑将对部分低续航 PHEV 车型的市场表现产生负面影响。
而增程式技术遭遇需求瓶颈,增速垫底三大路线。上半年增程式车型销量仅 53.8 万辆,理想汽车上半年交付 203,938 辆,同比增长 7.9%,但 6 月交付量同比下滑 24%。有分析认为,核心问题之一是技术冗余与供给过热,曾有来自车企的调研显示,70% 增程车用户纯电行驶里程占比超 80%,内燃机增程器使用率不足 15%,推高制造成本却未创造实际价值。同时,2025 年新增 24 款增程车型,在售车型超过 50 款,据统计,其单车月均销量不足千台,市场呈现"供给狂欢,需求冷静"的背离性。
在当前充电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的情况下,增程式电动车的这一特性契合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,但部分二线品牌插混车型因技术落后(如单挡 DHT)、纯电续航不足 100 公里,面临"政策退坡 + 需求萎缩"双重挤压。行业预期新版插电混动购置税减免门槛提升至纯电续航 150 公里,进一步淘汰低端产能。同时,纯电车型下探至 10 万元区间,增程式因需兼容燃油系统,成本难以下压,性价比优势丧失。
决策逻辑从续航焦虑到价值共识
在新能源车市场格局不断变化的过程中,用户的购买决策逻辑也发生了明显转变。早期,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,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补贴、牌照优势等因素驱动,纯电动车凭借其"零排放"的环保形象以及相对简单的动力系统,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。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的加深,购买决策因素愈发多元化。
如今,里程焦虑、充电便利性、车辆综合性能等因素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。这使得油电混合车型(包括 PHEV 和增程式)的优势得以凸显。消费者在购车时,不再仅仅关注车辆是否为纯电驱动,而是更注重车辆能否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能提供便捷、高效的出行体验。
据《2025 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》显示,安全性(85.67%)、价格(71.59%)及使用成本(68.85%)成为购车决策前三要素,智能化配置关注度降至 48.6%。政策端亦同步呼应:工信部拟强制隐藏式门把手配备物理应急开关,倒逼车企平衡美学与安全。
"智价比"取代"配置堆砌",用户为实用功能买单的意愿增强,小鹏汽车 XNGP 城区智驾功能用户月活率达 85%。但需求更趋务实:AEB 紧急制动、哨兵模式等安全功能成刚需,AR-HUD、手势控制等"炫技"配置边缘化。华为 ADS 4.0、特斯拉 FSD 等系统虽在硬件堆料上竞争激烈,但用户最终为"解决实际痛点"的技术付费。
群体需求分层深化推动产品定义精细化。女性决策权重升级至 48%,关注点从外观转向安全与便捷(自动泊车、盲区监测渗透率超 70%);家庭用户则驱动六座纯电 SUV 爆发,2025 年上半年中大型 SUV 新能源占比超 65%,其中六座车型贡献 70% 销量,二胎 / 三胎家庭成为核心群体。这一需求催生"空间军备竞赛"。
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揭示了一个正在加速分化的行业新格局:部分车型增速放缓,BEV、PHEV 和增程式在各自技术、市场与用户需求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曲线,用户的购买决策也逐渐转向对安全性以及多元出行场景的深度考虑。此外,插混车型上半年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值得关注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,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"电动化洗牌",中国插混凭借"技术领先 + 成本优势",正在快速抢占多个海外市场。例如,欧洲部分国家(如德国)已调整政策,将插混纳入"环保车型"补贴范围,为中国插混进入高端市场打开了窗口。
对于车企而言,精准洞察细分市场需求,在提升 BEV 续航与充电体验、优化 PHEV 性能与降低成本、强化增程式独特优势等方面发力,同时积极应对用户决策变化,打造契合消费者多元需求的产品,将是在新能源车下半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。
盛达优配-十倍杠杆炒股-股票配资网站排行-正规实盘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